孙乐业

孙业乐,1979年12月出生于山东日照。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2006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2006-2011年先后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和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2019,2020)和爱思唯尔“2020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曾获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和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

孙业乐主要从事大气污染来源、理化特性和生成机制,城市边界层理化结构和大气污染相互作用等研究。创新和完善了城市边界层理化结构探测平台和吊舱系统,解决了北京城市地区不同高度大气污染理化特性的同步观测和垂直连续观测问题,产出系列创新成果,揭示了城市地区大气污染化学组分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边界层物理要素的相互作用,推动了十三五科教基础设施“京津冀大气环境与物理化学前沿交叉研究平台”的建设,促进了大气化学和大气边界层物理的学科交叉与发展。在大气污染形成机制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揭示了二次有机气溶胶的气-粒转化、光化学和液相反应机制及其对重污染形成的影响,阐明重污染期间二次无机硝酸盐和硫酸盐的生成机制,气象要素、二次粒子的快速增长及区域输送在成霾中的关键作用并系统认知大气污染成分对短期和长期排放变化的响应机制,支撑了京津冀大气污染的科学防治和重污染天气的有效应对。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20+篇),SCI总引频次17000+,H-index为59.